采编时间: 2025-09-23 14:31:36 来源: 无锡地铁在线
站台门
不仅是保障乘客安全的“守护屏障”
更是实现高效运营的“关键一环”
随着线网规模不断扩大
无锡地铁勇于创新、聚力研发
在地铁4号线试点应用
站台门智能监测平台
推动运维模式向
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升级
今天,跟随福宝的脚步
一起探秘这个智能运维新平台
感受科技为地铁运营带来的全新变革!
依托数据采集、存储与智能分析,站台门智能监测平台集成“一键巡检”、故障告警、辅助决策及远程桌面等核心功能,可以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与智能诊断。该系统可在日常运维中自动识别异常并及时提示,同时提供处置建议,显著提升故障响应与现场处置的效率。未来,该系统将全面应用于既有线路改造及新线建设规划中,推动全线网迈入“状态修”运维新阶段,有效减轻一线员工工作负荷,改善作业环境,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。
设备巡视自动化替代人工效率提升85.7%
传统的设备巡视依赖人工逐站检查,每隔两天需要对全线运行数据进行人工筛查。而站台门运行中,全线每天产生近100万条运行数据,通过人工筛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报警,效率低且易出现漏检、误判。
本系统首创“一键巡检”功能,将巡检项目与巡检标准预先录入,只需轻点按钮,即可自动完成全线数据与巡检标准比对。当发现异常时,系统可精准定位至部件,并提供处置建议,自动生成巡检报告。
该功能实现了巡检模式的根本变革,可以显著降低漏误检风险。项目实施后,巡检单次耗时从7小时降至1小时,人员配置由4人减至2人,巡检周期由2天延长至4天,真正实现智能化、高效率巡检。
实时报警+远程诊断
响应效率提升超60%
在传统运维模式下,站台门故障处置需经历10余个环节,信息传递依赖人工,从故障发生到接收信息需5—10分钟,效率较低。
智能监测平台彻底改变现状:站台门发生故障时,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,推送详实故障信息与处置建议,运维人员可第一时间精准响应。更重要的是,系统创新融合远程桌面功能,支持任一站点实时监视故障车站状态,远程研判故障原因,实现“带料赴场、精准处置”,极大提升修复效率。
联动“1+2+3”应急管理模式(1支专业抢修队、2个应急值守点、每3站设物资储存点),该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:应急物资领取时间压缩至25分钟;故障响应提速超20分钟,整体处置效率提升超60%,全面强化了地铁运营的应急保障能力。
从“计划修”到“状态修”
效率与质量双提升
传统设备检修采用“月检+季检+半年检+年检”的固定周期模式,难以精准匹配设备实际状态,易造成资源浪费,检修效率较低。智能监测平台推出“维保提示”功能,推动预测性维护转型。系统实时分析部件运行数据、故障频率、寿命周期与维护记录,精准评估设备健康状态与发展趋势,并生成专项检修计划,实现安全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理。平台上线以来,单次预防性检修时间从290分钟缩短至205分钟,效率提升29.1%;检修准确率显著提升,检修工作更加精准、高效。
站台门智能监测平台
显著提升了
现场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
成为智慧地铁运营图景中的重要一环
未来
无锡地铁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
加快推进运维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
为市民提供
更安全、高效、便捷的出行服务